大燕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7章 粟米之度 孔子的济困之道(第1页)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鲁哀公十一年的深秋,曲阜的梧桐叶落在孔子讲学的杏坛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竹简。冉有匆匆穿过庭院,袍子下摆沾着露水,他怀里揣着刚算好的粮账,脚步却在堂前停住——子华出使齐国已三月,其母在家中粮缸见底,这事得跟夫子好好说说。

一、釜庾之争:一粒粟的重量

在山东博物馆的“孔子文化展厅”,陈列着一组战国时期的量器:釜、庾、秉。考古人员考证,当时一釜约合今天的60斤,一庾是15斤,而五秉则相当于2400斤。这组锈迹斑斑的青铜量器,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论语?雍也》里那段关于粟米的对话。

冉有站在堂下时,看到夫子正在批注《周易》,案头的青铜豆里盛着半捧粟米,那是刚收的新粮,颗粒饱满。“子华之母缺粮,求夫子赐粟。”冉有话音刚落,孔子抬头望向窗外,远处子华出发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年少的弟子跨着高头大马,玄色的裘衣在风中扬起,腰间的玉璧碰出清脆的声响。“与之釜。”夫子的声音很轻,像落在粟米上的雪。

冉有愣住了。他知道子华家境不算富裕,但出使在外的俸禄足够养家,只是眼下正值青黄不接,一釜粟也就够吃十天。“夫子,可否再添些?”他往前挪了半步,案上的青铜量器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与之庾。”孔子的手指在竹简上停顿了一下,墨迹在“节”字上晕开一个小点。

后来冉有还是给了五秉粟,这事被弟子们记在《论语》的残卷里。直到东汉郑玄注《论语》时,才在“五秉”旁批注:“冉子之意,非为赤也,为其母老矣。”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有幅“冉有馈粟”图:冉有背着粮袋站在柴门前,一位老妇人扶着门框眺望,远处的田埂上,几个饥民正弯腰拾穗。

这“釜庾之争”背后,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孔子的“釜庾”之度,是基于对全局的考量。当时鲁国的公粟储备本就有限,除了子华之母,还有更多流离失所的饥民等待救济。若给子华之母过多粟米,就意味着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得不到救助。而冉有的想法,则更多地出于对个体的同情,尤其是对老弱的怜悯。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涉及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能产生效用的地方,是古今中外都面临的难题。孔子的选择,无疑是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他希望每一粒粟米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拯救更多处于危难之中的人。

二、肥马轻裘:出使路上的风景

子华,也就是公西赤,出发去齐国的那天,曲阜城外的泗水刚结了层薄冰。《孔子家语?弟子解》里说他“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于辞令”,是个极注重仪表的年轻人。他出使时乘坐的马车,车轮包着铜箍,辐条上刻着云纹,那是鲁国为使者特制的“轺车”。

在山东临淄的齐国故城遗址,考古人员发现过一处战国时期的客馆遗址,地面铺着青石板,墙角有取暖的火塘。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子华在此居住时,齐国大夫晏婴曾赠他“狐白裘”,这种用狐狸腋下白毛制成的皮衣,在当时价值千金。子华回信给孔子时,特意提到“齐人待我甚厚,每日食有鱼,出有车”,字里行间满是少年人的得意。

但冉有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他去子华家送粮时,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柴门,只见子华之母正坐在纺车前织布,线轴上的麻线又粗又脆。“赤儿走时带了十匹帛,说是能换粮,可如今帛价跌了,换的粮还不够吃半月。”老妇人的手指关节粗大,上面缠着破布条,“邻家阿母前日饿晕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几日?”

这段对话被刻在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陶片上,是当时的学子随手记下的“论语别传”。陶片边缘有火烧的痕迹,却依然能看清“帛贱粮贵”四个字——春秋末年的鲁国,因连年战乱,粮食产量锐减,一石粟的价格比往年涨了三倍,而丝绸这类奢侈品却因贵族攀比之风盛行,价格大起大落。子华带的帛,到了急需粮食的冬天,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子华的“肥马轻裘”与母亲的“缺粮少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物资分配不均。子华作为使者,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这是出于国家外交的需要,但他却没有考虑到家中母亲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家庭责任的疏忽。

而“帛贱粮贵”的现象,则揭示了经济规律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在战乱年代,粮食作为生存的基本必需品,其价值往往会飙升,而丝绸等奢侈品则因为需求减少而价格下跌。这也提醒我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物品的价值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价值。

三、冉子的恻隐:越过量器的善意

冉有给子华家送五秉粟时,用的是鲁国士兵运粮的独轮车。车轮碾过结霜的土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车辙里很快积起细碎的冰碴。他身后跟着两个弟子,每人扛着一捆竹简,那是孔子让捎给子华的《春秋》注解,只是此刻,这些沉甸甸的竹简竟不如车上的粟米让人心里踏实。

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楚简《孔子遗言》中,有冉有的自述:“吾见赤母面黄肌瘦,淘米时连糠都舍不得扔,心实不忍。夫子之量,是礼也;吾之与,是情也。”这位以“多才多艺”着称的弟子,此刻显露出的,是超越礼仪规范的悲悯。他知道夫子定下的“釜庾之度”有道理,却更难忘记老妇人那双盯着粮缸的眼睛。

冉有并非第一次“违逆”夫子。当年他为季氏敛财,孔子怒斥“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但这次不同——那是救命的粟米,不是搜刮的民脂。在山东邹城的孟庙,有块元代石碑刻着“冉子三馈”,记载他一生三次违背常规赠人粮食:一次给了丧子的贫妇,一次给了遭灾的邻县,最后一次,就是给子华之母。

冉有的恻隐之心,是人性中善良的体现。他没有严格按照孔子的规定去做,而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超越量器的选择。这种选择,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礼”,但却体现了“情”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选择,是严格遵守规则,还是出于同情而做出适当的变通。

冉有的三次“违逆”,也反映出他对“济困”的理解在不断深化。第一次给丧子的贫妇赠粮,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第二次给遭灾的邻县赠粮,是出于对群体困境的关注;第三次给子华之母赠粮,则是在个人情感与规则之间做出的权衡。这三次经历,让他逐渐明白,济困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资给予,更要考虑到受助者的实际需求和情感感受。

四、君子周急:青铜量器里的道义

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时,手指正摩挲着案上的量器。那只青铜釜的内壁刻着细密的刻度,像极了他心中的尺度——急难之人要雪中送炭,富裕之家不必锦上添花。这种尺度,在《礼记?檀弓》里有更具体的记载:“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斋也,不饮酒食肉。”连饮食都有节度,何况赠粟这样的大事?

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盠方彝”上,铭文记载着周王赏赐臣子的制度:“凡诸侯之贫者,赐粟百斛;富者,赐币五匹。”这种“贫者多粟,富者多币”的智慧,被孔子继承并发扬。他在卫国看到公叔文子家“鼎食钟鸣”,却让家臣之子在寒冬里穿单衣,当即批评:“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冉有后来在卫国为官,遇到灾年,他按照夫子的教导“分粟三策”:先给孤儿寡母发足三月口粮,再给青壮年劳力发种子粮,最后给殷实之家发借条,来年秋收后归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所至之处,民不饥寒”,这或许正是对当年“五秉之赠”的最好注解——善意若有尺度,那尺度必是人心。

“君子周急不继富”,这是孔子济困思想的核心。它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帮助那些处于急难之中的人,而不是去资助那些本来就富裕的人。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将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西周“盠方彝”上的铭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富差异的关注和对资源分配的思考。孔子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智慧,他通过对卫国公叔文子家现象的批评,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他认为,在一个有道的社会里,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困的状况;而在一个无道的社会里,那些富裕而尊贵的人,应该反思自己的财富来源是否正当。

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游戏世界当丧尸  2023我27  退婚后,我被少帅宠上了天  都市基金会后室的规则  精灵:新生智爷,从卡洛斯开始  文娱:我,曲圣,打钱  提前十年开系统刚进蓝锁就无敌  女儿直播惊悚,我阎王身份被曝光  宿主插翅逃,疯批冷笑肆意宠!  快穿之系统让我救男主  汉代名相录  你是老天给我的恩赐,也是劫  【斩天剑】  缘神宿牵  果郡王重生后,甄嬛无敌了  快穿!从攻略暴君开始  签到十万年,无敌真寂寞  天外夫人  大明:爷爷你朱元璋,带我要饭?  

热门小说推荐
娇香厨女硬汉夫

娇香厨女硬汉夫

万晴,现代里活脱脱的剽悍猛女一枚,居然在晴空万里的一天遇上了史上难得一遇的穿越!!!从此,剽悍猛女变成了一枚娇香小女子,你问我为啥?谁叫家有硬汉猛夫呢娘子这种粗活以后我来就好小女子闻言,把揍得鼻青脸肿的小流氓直接扔在了地上娘子你是不是又忘了为夫说过,粗活我来干就好?幽怨的声音响起呵呵看了看对面的劫匪,尴尬的把手中的大刀放下...

全能下人

全能下人

自冥道中来,到阳世之去,一代冥帝明罗飞,融阴阳,贯五行,自成一道,以其阴阳之道,纵横诸天。欢迎加入阿创的QQ群489691732...

一胎三宝:爹地,你拐错妈咪了!

一胎三宝:爹地,你拐错妈咪了!

嫁给我。一夜之后,他向她求婚。她一脸惊讶为什么是我?他漫不经心地说因为我儿子喜欢吃你做的菜。撩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不嫁!初见,她泼了有重度洁癖的他一身茶渍。再见,她成了患轻度厌食症的他聘请的私人主厨。后来,她一不小心将他给睡了。从此,他食髓知味,每天追着她生宝宝!他是江城战家第一继承人,清冷矜贵,腹黑深沉。殊不知,这高冷的表皮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直到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

钟浈封北宸

钟浈封北宸

爸爸跳楼自杀,妈妈摔伤成了植物人,钟浈被迫筹集巨额医疗费,与陌生男人一夜沉沦,并且成功怀孕,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对龙凤胎,谁知混乱中她又再次阵痛!原来肚子里居然还有个宝宝存在!她大喜过望,带着仅余的小儿子远离这座城市,三年才敢再回归,万万没想到,缘分的帷幕又一次拉开...

重生娇妻你高攀不起

重生娇妻你高攀不起

上辈子,梁浅活的憋屈,事业毁了女儿死了,她在精神病医院到死都不知道凶手是谁。重活一回,梁浅表示有狂犬病的狗男人她不要了,爱情是个粑粑,搞事业它不香吗?孟泽深发现,木头老婆竟然和他的死对头好兄弟关系都不错。死对头成了她的新东家,好兄弟成了她女儿的亲生父亲。孟泽深我被绿了?梁浅呵呵,离婚吧!孟泽深汪汪,老婆,我觉得我比他们都美。梁浅是,你想的美!...

我为美食狂

我为美食狂

我为美食狂叶秋叶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厨师,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得到了一辆美食基地车,从此踏上了以美食征服世界之旅。被誉为全球最大老饕的米其林美食杂志总编伊莎贝莉在杂志上公开向叶秋叶求爱,声称叶秋叶吻过她,她要马上离婚飞到叶秋叶身边,只求每天可以吃到叶秋叶亲手烹制的美食。叶秋叶伊莎奶奶,您一把年纪这样碰瓷不太好吧?说在前面的话老三既然重新使用这个马甲发新书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这本书的成绩如何,老三也会按照原定计划将这本书写完,除非是老三暴毙。所以请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放心收藏,也请喜欢的朋友投给本书宝贵的推荐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